9月10日-9月11日,茶学院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信阳毛尖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周祖宏先生和信阳市级传承人肖兴亮示范指导学生《制茶学》教学实习—信阳毛尖茶制作。茶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郭桂义,《制茶学》专业教师、副院长陈义副教授和王子浩老师等与2位传承人一起共同指导学生传统信阳毛尖手工炒制,黄松副校长、茶学院党总支书记袁丁老师、副院长孙慕芳副教授等进行了观摩督导。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目前主要采用全机械加工和机械与手工结合的加工方式,其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优异。2007年“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作为民间手工技艺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政〔2007〕11号),2014年11月,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发〔2014〕59号)。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非遗保护的力度,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湿地与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交流时指出,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也是茶学专业《制茶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茶学院实践教学水平,今年茶学院利用郭桂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经费增添了3组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设备,强化学生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能的培养。
周祖宏和肖兴亮向同学们示范指导介绍了信阳毛尖独特的炒制工艺生锅和熟锅炒制技艺,并分享了自己制茶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即:杀青要到位,赶条要均匀,理条靠手感,火候是关键。茶学院长郭桂义教授通过详细地讲解,使同学们逐步从每一步制作工艺中了解信阳毛尖细圆紧直品质特点的形成。
茶学院聘请周祖宏为茶学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并颁发了聘书。茶学院高度重视《制茶学》实习,注重“知识传递向能力素质培养”的转变,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这次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书本和课堂的知识用到生产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信阳毛尖独特的加工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茶学院 杨转 王晶晶)
上一条:茶学院对2020年新进老师进行制茶技能培训
下一条:茶学院邀请外聘教师指导《制茶学》教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