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大别山区域中蕴藏的宝贵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医科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安排,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开展集中性课程实训。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19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真菌)19的71名学生,于第11周(5月10日至12日)在梁利香副教授、耿晓桐老师的带领下,赴灵山、贤山、震雷山进行《中药资源学》课程实训。通过本次为期三天的野外实践实训,学生掌握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深入了解了灵山、贤山、震雷山的植物资源类型,并初步获得了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19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真菌)19的71名学生,于第11周(5月13日至15日)在黄雅琴副教授、谷清义老师、杨海霞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进行《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训。通过本次为期三天的实践实训,学生掌握了药材产量的测定方法、药用植物种子催芽消毒技术、育苗基质配比方法以及药用植物田间施肥技术。通过三个项目的实践,将课堂和书本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真菌)20的67名学生,于第11周(5月10日至14日)在乔新荣副教授、梁利香副教授、黄雅琴副教授、杨海霞老师、李娟老师、刘敏杰老师的带领下,在南湾湖风景区、北湖风景区、羊山森林植物园、五曲峡、龙熙谷和校园内开展为期五天的《药用植物学Ι》课程实训。通过本次野外实践实训,学生掌握了根和根茎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茎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叶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花和花序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以及果实和种子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实训期间,同学们细致观察、认真记录、积极提问,锻炼了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五个项目的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保护野生资源及濒危物种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