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至6月7日,按照2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实践教学进度安排,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组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23班与中药材生产与加工23-1、23-2、23-3班共120人,开展了《药用植物学》和《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实习。教研室专业教师乔新荣教授,张艳玲、冀保毅、刘红云、信龙飞副教授共同参与实习指导,实习活动分别在震雷山、灵龙湖、贤山、北湖、羊山植物园进行。
实习第一站—震雷山:全体同学热情洋溢,一大早就收拾好行李,带好实习工具在校门口集合,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往目的地。乔新荣老师在车上详细讲解了小组任务、采集路线以及采集标本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从山底开始,同学们一路上听着乔老师和冀老师的讲解,一边听、查找,一边采集,都非常认真地观察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记录和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大家都深刻理解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道理。行走在植物间,感受绿色生命勃发的力量,对同学们来说也是一种久违的灵魂洗涤。
实习第二站--灵龙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浉河区东双河镇杜河村。湖水清澈,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对比于第一天的生疏与忙乱,第二天的同学们显得较为熟练。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常见的药用植物有了更加的深入了解,例如缭绕的乌蔹莓、薯蓣,亭立的风轮菜、荔枝草、酸模、黄花菜,还有与枫香树共同生长的石韦等。快乐的学习时光总是短暂,同学们依依不舍的返回了校园,在回校后大家都聚在一起展示讨论自己这两天的收获成果。
实习第三站--贤山:共有13个山峰,海拔600米,森林覆盖面积90%以上。以黄荆、白檀、松树等灌木乔木为主,还有很多绵毛马兜铃、异叶爬藤榕、络石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什么事情都要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不能有所懈怠。当爬山有同学掉队时,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协作与友爱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深深的印迹。
实习第四站--北湖:北湖形成了以松树、国槐、野桃、栎类等为主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草覆盖率高达98%,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逐渐认识和了解了更多常见药用植物,对于辨认采摘和压制标本的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在这几天的实习中,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专业的热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团体的力量。
实习第五站--实习成果检验。首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习汇报,从实习目的、内容以及实习成果讲解小组的实习成果情况,由指导老师根据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打分;然后,在学习通上的《药用植物学》课程题库中,随机抽题300种药用植物图片进行考核;最后,由张艳玲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识别技术》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深化,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的跃迁,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队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向学生介绍药用植物的生境分布、形态特征、入药部位、药性特点等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采集标本观察,边进行记录学习,加深了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同学们开拓了眼界,更让大家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同学们对药用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也充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此次实习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撰稿 摄影/信龙飞)
编审/杨立军 审核/张艳玲 终审/王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