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翻译教研室举办“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思政集体备课之“走进历史”

发布日期:2023-09-19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立德树人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91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文艺楼306进行了思政集体备课。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ob欧宝官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学院对集体备课的要求和省级样板支部建设的需求,本学期翻译教研室将推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思政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以党旗为引领,结合“五个译五个好”特色党建品牌,促进课程思政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本次思政集体备课的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之走进历史”,由担任英语文学导论课程的吴甜甜老师主讲示例。吴老师从历史背景和艺术名作入手,讲解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并以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为例,分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进步思想和文艺风格。在讲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吴老师还将《乌托邦》和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类社会美好愿景,以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理想的人类社会难以实现的原因。吴老师指出,《乌托邦》是乌有之乡,《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虽一路标记,却再难寻桃花源,都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而莫尔和陶渊明都来自于封建主义社会的官僚阶级,未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他们的理想社会最终也只能是空想。

吴老师结合自己教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内涵,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给大家带来了良好的观摩体验。受到吴老师的启发,其他教研室成员也纷纷加入讨论,并依据各自的课程设计,积极讨论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找准思政教育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