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平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平台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三农学习谈 | 找准产业振兴的“钥匙”

发布日期:2023-04-2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乡村振兴的大棋盘里,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这份文件让他“皱了眉头”,因为“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总书记特别提醒: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习近平总书记这段接地气又深刻的话语,回答了发展乡村产业“要什么”“不要什么”的问题,为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如何谋划好、发展好产业指明了路径。

要什么?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论证。不要什么?不要不顾实际情况,拍脑门决策。否则,只会搞砸了产业,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农村发展。

“因地制宜”是总书记每每提及乡村产业发展时都会强调的一个理念。早在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给梁家河村的回信中,就要求村里干部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脚步留印的田间地头,也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沙县俞邦村考察时说,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一地有一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农民的种养习惯也各不相同。即便在一县之域,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几百个村子,有位于城郊的,有远离城市的;有在山地丘陵的,有在平原的;有靠湖靠海的,有居于内陆的;有先富起来的,有刚脱贫不久的……总之,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发展产业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别人的产业模式,也不能不了解实际情况就随意下指标、定任务。正如总书记所说,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如何找准开这把锁的钥匙?就要靠调查研究。总书记曾在《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一文中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可见,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产业,一定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到村里、田间、车间去,同农民、村干部、工人、企业负责人一一交谈,认真听、虚心问,下乡调研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从而获取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信息。惟此,才能找准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方向,找准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作出科学决策。

期望每个地方都能始终牢记这番叮嘱,找到各自产业振兴的“钥匙”。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