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统战要闻 >> 正文

习近平“下团组”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3-08 [来源]: [浏览次数]: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既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也是当代中国追梦圆梦的力量之源、希望所在。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也曾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生活在中华大地的56个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蒙古族就有谚语说:“但凡结为安达(兄弟),就是同一条性命不相舍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新思想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各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不掉队。

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盛开,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再出发。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保护、传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借鉴当代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内蒙古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着蒙古、汉、满、回等民族。多年来,各民族相互依存,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携手守护着祖国的北疆。而今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借助两会这个平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分光、一滴水,浇灌民族团结这一事业之根,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开启携手共筑中国梦的新征程。

(来源:中国青年网)